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 标题:新华社经济随笔:有了正确的理念,就不怕高山长路。 11月1日,中科院传来新消息:近日,我国钍基熔盐堆首次实现钍铀核燃料转化,成为目前全球唯一运行的堆内注入钍燃料的熔盐堆。这意味着利用储量丰富但“不活跃”的钍作为核燃料已经成为现实。不仅可以安全高效发电,还有望与储能、制氢等产业深度融合,构建多能互补的低碳复合能源体系。能源之光照亮千家万户,影响国家生活,带动人类发展。 “能源强国”被列入“十五五”规划建议它将与“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科技强国”同向而行,进一步明确强国建设的重点,进一步彰显创新引领的坚定决心,为我国物质技术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全面精准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一贯的、更加清晰的指导思想,就像发展的指南针,风雨无阻指引着我们前行。有时将马克思的理论变革比喻为“思想的闪电”。新发展理念提出十年来,中国发生了怎样的深刻变化?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科学发展观回答了科学发展的目的、动力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发展的政治立场、前进方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伟大成就和伟大变革充分证明了其思想价值。前方的路漫漫光明,我们还要跨越万水千山。我们将面临的,包括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挑战,包括攻克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时间和紧迫性,包括推动绿色转型发展的困难和障碍……但我们不畏惧开辟前人未曾走过的新路,跨过急流和高山,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太棒了”——《时代》杂志这样评价中国玉树科技推出的R1机器人。不久前,《时代》杂志发布了一份“300 B”榜单。玉树科技、深搜、比亚迪、华为等数十家中国企业入选。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创新突飞猛进,各国强化创新创新资源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强化后裔主动力,牢牢把握新生产力发展主方向,抢占发展制高点,抢占发展主动权。正在建设中的沪渝渝沿江高铁将在“十五”期间全面通车,贯穿长江带,连接长三角、长江中游以及成渝三大城市群。推动东部、中西部经济带产业协同和资源高效配置。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资源禀赋差异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只有实现协同发展、优势互补、各显所长,国内流通的空间才能更加广阔。发展不仅是对现在的规划,更是对未来的规划。当前,世界面临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严峻挑战。绿色转型已成为全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立足当前,“建设现代化国家,走美国、欧洲的老路是行不通的”;着眼长远,“建设生态文明并不意味着持有大量真金白银”为历史、为子孙后代”;明确方向,“只有为绿色发展奠定基础,才能在未来发展中取得快速进步。”“越是风雨交加,越要同舟共济。”“坚持‘牵手’不‘放手’,‘扩链’不‘断链’。”日前,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会议上,应对挑战,我们举己之力、举国之力,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交易额再创新高,高质量的“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深化、融合更加坚实……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正在寻找更多与各国的利益契合点。驾大船,行稳而无风浪。一切征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使发展成果更加平等地惠及全体人民。越来越多的“袖珍公园”、“开放美术馆”建设,共建、共治、共享幸福城市; “村超”、“村BA”等竞赛深受欢迎,从“让大家都玩”到“一起带动会局”;来自中国的大模型开源,正在为数字世界架起道路和桥梁……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多的憧憬。只有促进共同发展,才能促进国家稳定、人民幸福。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更多的生活并实现他们的梦想将聚集如此多的力量。如果观念正确,就不怕高山长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在胡人的奋斗下亿万人民,新时代的中国正在朝着强国振兴的伟大事业砥砺前行!
编辑:吴家红